魏良玉-江明賢的水墨世界
江明賢的水墨世界有著大江東去,浪淘盡的奔放氣勢,渾然天成。
畫家透過一雙畫筆和敏銳的透視力,把大自然美麗的景色,經由心靈的醞釀、組合、再創作,透過筆墨描繪出有情的世界。
江明賢的作品是中國的。他的水墨畫受中國傳統儒、道、釋三家的影響,講求「寫意」的「中庸性格」,也就是既不抽象,也不寫實,而是把心中之意念隨手畫出,是經由心靈的再創作,非直接的闡述,有其含蓄與婉約之美。
他的技法具有傳統中國的潑墨、積墨和破墨等三種表現方式,欣賞者可在同一幅畫中看到積墨的璞拙與婉約,潑墨的瀟灑渾厚以及破墨的淋漓美。
他的作品承襲中國傳統佈局中特有的留白形式,以不畫為畫,是老莊思想中「無為」之形而上美學精神的延伸。以四兩撥千斤之表現法,留下一片空白,留下一片空白畫外有意,讓欣賞者自由聯想,所謂無畫處皆為妙境是也﹗其境界更為高雅。
看一片無垠的雪景,畫面中留白,是不是平沙萬里盡是雪的遐思。千山落木,萬里飛雪,點點枯枝,在淒淒寒豔中瑟縮抖顫,其意境有多深遠雅緻。
中國傳統美學建立在易經太極之陰陽說,及陰中抱陽,陽中抱陰,陰陽化生萬物一切創造由是生焉。
我們看他的力作「瑞瀑圖」以半抽象之形式來表現,瀑布和雲氣是虛的,樹石山景是實景,虛實相生,氣韻生動之極。
畫家江明賢,日間勤於作畫,夜晚勤於讀書,博覽藝術與文學、哲學、歷史之關聯性,尋得靈感與捕捉虛靈,取所當取,去所當去,走出屬於自己的風格。赤壁賦畫意與秋聲賦畫意就是在這種情境下創作出來,因心造「境」含意特深遠。
江明賢作品中的水墨世界,其意境是中國的,其技法除傳統各種水墨畫法之外,更溶合西方繪畫之形式與表現,有油畫深沉筆觸,版畫的拓印,水彩的渲染,以及噴灑、滴、染、拓、撕,凡是能營造心中之意象,莫不廣加應用,以期達成獨特風格與效果。
中國繪畫藝術是把色彩的層次提昇到一種形而上的境界,中國藝術家認為真正的色彩,不應是用眼睛去看,必須以心靈去體會。
唐代大畫家王維曾經指出:「畫道之中,水墨最為上,肇自然之性,成就化之功。」可見自古以來,在各種繪畫藝術中以水墨畫的層次最高,境界最美。
自五代宋以降,水墨畫更成為中國繪畫的主流。
畫家江明賢繼承傳統中國文人水墨畫法,不以強烈色彩描景畫意。青山綠水,以墨代彩,唐代張彥遠指出:「運墨而五色具」,層次鮮明有序,僅偶爾添加幾筆淡淡粉紅,如同綠葉紅花,相得益彰。
看江明賢作品有頂天立地之氣勢。他喜歡把主題放在中間,刻劃山水景觀,氣勢澎湃,有大漢民族之風貌。近年來更喜歡在作品上題上字句。特別是長篇大論,皆是對繪畫創作的感受,以及寫生、遊記、美學畫論等等,使作品更具內涵,也是古人所謂的做為一個偉大的畫家必須「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的必然體驗。
江明賢繪畫的意境與氣韻之美屬於中國。他繼承傳統,更溶合西方現代繪畫的美學理念與技法,獨樹一幟,走出一條嶄新的路子。
探索江明賢藝術成長的過程,應從他的童年來追述。江明賢生長在台灣中部的一個農村,那裡民風純樸,山明水秀,童年的他倘佯在青山綠水、嬉戲於原野間,因而培養出人與大自然和諧之感性的美學觀,並孕育著日後從事山水創作之淵源體驗,這股情懷影響他非常之深。
江明賢從國立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後,留學西班牙中央藝術學院,學習西洋繪畫藝術,獲得碩士學位,一九七六年,他又到美國紐約大學研究藝術史,十多年的學院教育使他沉浸在西方繪畫技巧和理論中,瞭解中西繪畫的各有所長和各有所限,而遊學歐洲期間,他領會到中國山水畫比之於西方風景畫,有更豐碩的內涵和更廣闊的表現空間。因此,他下定決心要把西方繪畫的美學精神和繪畫技巧,帶入傳統的中國畫中,一方面為中國繪畫注入新養分,並帶入新的境界。這也是他透過對中西繪畫深刻反省,作為建立個人創作風格的依據。
二十多年來,江明賢遊盡天下名山、大川,足跡遍及世界三十多國,臥遊飽覽世界各地著名的美術館、博物館和畫廊,吸取創作的精髓和靈感,他曾經在國內、歐洲、美國、日本、香港、中國大陸之北京和上海舉行過四十餘次之個人畫展。也曾應邀參加過海內外重要團體聯展達百餘次之多。
在國內,江明賢是畫壇上的風雲人物,報章雜誌經常有介紹他繪畫動態,以及他的專題演講,電視台亦常邀請他去談論繪畫藝術。
經過二十餘年不斷的創新與改革,江明賢已建立個人獨特畫風,為中國水墨畫開拓新的境界。一九八八年,他榮獲國家文藝獎,成為近四十年來,在自由、開放、繁榮和富裕的社會環境下所培育出來的少壯派,極為傑出的水墨畫家。
名藝術評論家姚夢谷先生說:江明賢的作品,形韻兼顧,水墨與色彩得其主弼相彰之去,讀他的畫,清晰悅目,極具深度。
張大千先生說江明賢的畫,勇於突破,已具大家風範,是青年一輩難得的人才。
日本東方文化研究協會理事長酒井忠夫博士認為其作品豪放而細膩,強烈的表現,充滿無盡的神秘感。著名藝評家植村鷹千代也指出,江明賢是繼承中國傳統文人神髓之稀有作家。
北京著名畫家李可染認為江明賢作品渾厚開闊,水墨與色彩配合恰到好處。
國寶級大師劉海粟也指出江明賢作品氣勢磅礡,構圖奇佳突破前人。
一九八八年一月大陸之中國對外藝術展覽公司來函邀請江明賢前往大陸訪問,並安排在北京中國美術館和上海美術館舉行個展。他是四十年來首位應邀而親赴大陸舉行個人畫展的台灣省籍畫家。二十多年來,江明賢遊歷世界名川大山,但他常因未能一睹故國的壯麗山河為憾,爾今終於能夠實踐遨遊大陸,以丹青傳遞兩岸情之理想。
以畫會友是江明賢大陸之行的願望之一,他認為海峽兩岸隔絕幾十年,兩地藝術發展有顯著的差別,若是能通過這次畫展和大陸畫家商磋繪畫藝術,將是更上一層樓的突破,這對一個藝術創作者是畢生難逢的際遇。
在北京和上海的展出,他以寶島台灣為主題。像觀音山下、溪頭煙與、淡水養鴨人家、林家花園、台北國家劇院、碧潭春曉、故宮博物館等等。大陸同胞可從江明賢每幅畫中感受出台灣風光之飄逸和秀雅之美。
江明賢認為藝術和人生不可分。這些台灣風光都是他生長的地方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感情,能夠在大陸北京、上海展出更突顯出其不凡的意義。
畫展結束後,北京中國美術館購藏了江明賢的兩幅作品「長島積雪」和「台中公園」,上海美術館也收藏了「寒山漁釣圖」。
在中國大陸,他遊遍大江南北,雄壯的萬里長城、古老的北京城、綺麗的江南景色和西湖風光,以及浪漫令人懷念不已的秦淮河畔。當然,還有雄偉的黃山、迷濛的漓江,這些都一一進入他的畫圖中。
遊黃山時,江明賢與藝術大師劉海粟會於北海散花精舍,兩人聯手合作揮毫出「黃嶽雄姿」,海峽兩岸畫家為繪畫藝術做進一步的溝通。在江明賢的人生過程中,平添些許奇遇與機緣。
在這幅「黃嶽雄姿」畫中,江明賢畫蒼松,劉海粟以潑墨灑下層巒疊翠。並在兩人合作之畫上題詩一首:黃嶽雄姿歭古今,百年十度此登臨;目空雲海千層浪,耳熟松風萬古音。蓮座結跏凝息壤,天都招手上遙岑; 最愛一輪騰天鏡,
中有彤彤報國心。
江明賢在北京畫展期間,同時拜訪一代大師李可染一起論畫,相談甚歡,並獲益匪淺。
藝術的發展是人類文明進化的一環。江明賢把玩古董以及前人字畫之餘,同時領會到人類文明進化的軌跡,他師古而不泥古,自成風格的創作精神,正是得自於「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十年」的體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