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與演講

傳承與發揚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所水墨畫教學的方針與影響

 

作者:江明賢

 

中 文 摘 要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自1947年八月創系以來,至今已走過近半世紀的時光。本系歷來以國內美術高等教育的最高學府著稱,發展歷史最悠久,畢業生遍及海內外,服務於各類美術相關機構,影響台灣美術發展至鉅。

本文由師大美術系的發展談起,並聚焦於水墨繪畫課程相關研究。近五十年的課程發展,綜合了美術各領域的教學,並廣開各類相關課程,至近年的分組分系課程之改變,重點皆在於更專業的美術人才培育。以水墨畫領域來說,在完整的相關領域學習環境之下,其嚴謹的教學模式,更是培育出眾多國內優秀的水墨畫教學者、創作者與研究學者。

歷年來師大美術系的水墨畫師資,主要的專任教授由早期的溥心畬、黃君璧、林玉山、金勤伯等人,至鄭善禧、孫家勤、黃昌惠、梁秀中、羅芳等教授,近年台灣中青輩的王友俊、江明賢、何懷碩、袁金塔、周澄、林昌德、李振明等教授。綜觀他們的教學方式,主要分為「臨摹」與「寫生」兩大類,所培育出來的水墨畫創作、教學與研究的相關人才,對台灣的水墨畫發展與教育方式佔有重要地位。

 

    關鍵字:師大美術系、水墨畫、教學、臨摹、寫生

 

英 文 摘 要

 

 

 

 

 

 

 

 

 

傳承與發揚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所水墨畫教學的方針與影響

 

作者:江明賢

一、前言

台灣當今水墨畫發展,與國立台灣師大美術系創系五十年來的水墨教學方針有重大關係。首先,乃因台灣師大美術系為國內歷史最悠久的高等美術學府,長期以來傳統的教學方式,尤其是水墨畫教學,培育出許多優秀創作者、教學者與理論學者。近年來,中青輩的水墨畫教授,以當代創作方式引領新一代學子,期能使台灣水墨發展有新契機與新方向。因此,台灣師大美術系五十年來的水墨教學方式,深深的影響台灣水墨繪畫界的發展。本論文期望能從台灣師大美術系的發展,水墨課程的安排及師資的教學方式,研究其對台灣水墨界的影響。

二、國立台灣師大美術系發展概要

1947年八月,師大美術系初為四年制圖畫勞作專修科,主要培育中學藝術教育人才。台灣光復後,1949年更名為藝術學系,1967年改為美術學系,皆為了培育更專業、更符合時代需求的美術教育人才,同時注重學生的知識與品德培養。1981年,為了兼顧學術性,更增設美術研究所,並在研究所階段分組教學,兼顧專業性與學術性。

公費時代,師大美術系每年畢業生均分發全國各地中學,從事美術教學,因此,城鄉皆可見其畢業生。部分畢業生於服務期滿後,轉向學術研究或創作研究,隨後轉任職其他文化機構。隨著1994年逐年減除公費名額之後,台灣師範大學逐漸轉型成為綜合大學,師大美術系除了原先的師資培育之外,更是全力發展學術研究、加強創作與文化建設專才之培育。

師大美術系發展至今,已有近五十年歷史,為台灣歷史最悠久的高等美術學府。五十年來,畢業生遍及海內外,尤其主要任職於國內中等學校、大專院校美術科系、博物館、美術館、文化中心等美術相關機構,或是從事美術史學、評論、專業藝術創作等等。目前國內近三十所大學美術相關科系和研究所的多數師資,均畢業於師大美術系或師大美術研究所。

研究所是培育更專精的美術研究人才的園地,本系從1981年以降,逐年增設,細分各組。1990年研究所碩士分班理論組和創作組,1992年並將研究所碩士班理論組分為美術教育及藝術行政組、中國美術史組、西洋美術史組;創作組分為國畫組、西畫組、設計組。中國美術史與西洋美術史組的設立,提升了國內繪畫專業理論研究的風氣,創作組則著重實務面的實踐。1998年本研究所設計組獨立為設計研究所。

博士班的設立,則有2000年西洋美術史組博士班、2002年美術教育與美術行政組博士班、2003年美術創作與理論博士班(分水墨組與繪畫組)、美術行政與管理博士班等博士班的設立。2005年又成立了藝術評論組博士班。

其中,創作方面,國畫組與西畫組博士班分組招生,入學者中,資歷優異者不乏其人。這些碩士班、博士班的設立,皆期望能培育學術與實務並重的專業人才,以提昇國內文化人才素質。優秀人才的造就,使得師大美術系擁有活絡的研究風氣和可觀的學術成果,並提升為當今國內最完備的高等美術研究學府。

由師大美術系的發展來看其與國內美術界的關係,因長年的公費師資培育,使其影響深遠。近年縱使公費制度取消,也因長年提供最優越的師資培育環境,使師大美術系畢業生仍然在師資就業市場獨占鼇頭。由此論點出發,以下論文,將探討師大美術系的水墨師資與教學對台灣水墨畫界的影響。

三、傳統與創新

在台灣美術史上,「師大美術系」等於「學院派」的代名詞。擁有這樣的名號,以傳統教學的角度來看,並不沽名釣譽,而是將師大美術系視為台灣美術教學的重要指標;擁有一切傳統教學法的優點,並以深厚的傳統基礎,培育創作技法優異的學生。

相對的,傳統也象徵包袱。在強調傳統技法之下,台灣美術界對師大美術系的批評,無異於十九世紀法國當代創作者對學院派的批評一般,多認為過度注重技巧的結果,導致學生長年在創作上無創新眼光。這項缺失的克服,是水墨教學的首要任務。因此,如何由傳統中突破,開展新局面,成了各時期創作教師的課題。以下,將由這五十年來,師大美術系水墨課程的安排與發展,及幾位具有重大影響力的師資談起,並探討傳統教學法中,臨摹法與寫生法的分析,來看師大美術系水墨畫課程的重要影響。

 

  • 水墨畫課程發展

1947年,教育的觀念以培育實用人才為主。四年制圖畫專修科的成立,主要為了培育「手工勞作」專科教師,畢業後教導學生熟習各類手工勞作方式,以配合社會工業化的人才需求。1949年雖更名為藝術學系,但培育具有手工勞作能力的中學教師之觀念不變,基本上,水墨課程的安排,並沒有太大改變。

隨著社會進展以及教育觀念的改變,強調德智體群美五育並重的觀念進入教育界,美術教學不再停留於培育實用的勞作師資,而轉向透過美術教學,實現全人教育理想的教學方式。因此,不只有水墨教學方式改變,其他創作課程也有變革。

以本系1976年所出版的《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慶祝三十週年校慶:美術學系專輯》所列之課程綱要為例,當時全系共同必修科目為七十四學分,包括有藝術概論、透視學、色彩學、藝用解剖學、圖案、中國美術史、西洋美術史、素描、水彩等科目,和水墨教育有直接相關者,尚包括有書法(2學分)、國畫(2學分)。而當年在大學三年級需進行選組,選擇國畫組的同學,尚須修習國畫組選修科二十六學分,分別為書法(4學分)、花鳥(6學分)、人物(3學分)、畜獸(3學分)、山水(10學分)等國畫相關課程

。當年的「國畫」類課程,其課程綱要的總目標中提到:                                                              國畫教學,以理論與技法並重,臨摹與寫生兼施為原則。臨摹在訓練學生純熟之基本技巧,寫生在培養學生對自然之觀察能力,由臨摹而寫生,循序漸進,以期達到創作之境界。並使學生在不斷臨摹、寫生與創作中,充分發揮其思想技能,以驗證學理、奠定任教中等學校美術科目之教學知能而達成發揚我國固有之藝術文化。」

 

該課程綱要的總目標除了透露開始注重理論與技法、臨摹與寫生的教學方向之外,也說明當時主要乃為了培養中等學校之師資。

時至今日,社會要求更加分工專業,所以本系從1981年以降,增設研究所,並細分各組,至2003年更完成了設立美術創作與理論博士班的階段性目標。但在專業分組授課的同時,且在課程安排上要求學生進行跨組選修,以達到科際整合的目的。因此,課程上廣度和深度同時增加,目標也略有改變。以筆者的碩、博士班合開之課程「墨彩畫專題研究」為例,即強調學生對「專題」進行深入探討,而非僅求作為中等學校美術教育的準備而已;且以台灣本土性之人文和風土為題材,開始注重本土意識;並對傳統中國水墨畫和重彩畫、當代墨彩畫名家作品進行分析研究,以期學生的創作能兼顧傳統與現代。

同時,隨著幾位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水墨師資老成凋零,新一代中青輩水墨師資進入師大美術系教學體系,促使水墨教學產生新方法及新契機,突破傳統的創作方式更是歷屆學子努力的方向。在此同時,師大美術系對水墨畫的看法由堅持傳統、包容傳統與創新、至近年的鼓勵創新,代代新人倍出,未來更努力朝向發展具有台灣水墨特色的課程。

以下,筆者將提出幾位具有重大影響力的水墨師資,探討這樣的教學方式所產生的影響力。

 

  • 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水墨師資

1、溥心畬(18961963

    溥心畬名儒,又號羲皇上人、西山逸士。生於1896年,1949年隨政府遷至臺灣,1963年卒於台北。出身滿族皇室,是清朝道光皇帝第六子親王的次孫。曾以畫名與張大千並稱「南張北溥」。他曾婉謝考試委員一職,只應聘至省立師範學院 (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並在家中開課授徒,也到亞洲各地遊歷講學,書畫詩文一直廣為世人所推重。溥心畬是舊時代的飽學之士,以書法、繪畫和詩文鋪陳胸中風景,乃超塵絕俗的文人畫特徵。文人畫也代表著讀書人的氣節。

溥老師善山水、人物、花鳥、走獸,山水以「北宗」為基,筆法以「南宗」為法。注重線條鉤摹,較少烘染。書法習柳公權,裴休出,略近成親王而風骨過之。行草學二王、米芾,飄灑暢酣,他主張樹立骨力,善於取勢,主張書小字必先習大字,心經筆法,意存體勢,這樣才無輕率之病,書法剛健遒美,秀逸有致。

世人推崇他詩書畫三絕,但他寧可被視為學者,教導學生也強調必須先飽讀詩書。溥老師延續北京恭王府的齋名,將簡陋的宿舍名為「寒玉堂」,在這裡設塾受徒,大批學生慕名而來。主要學生中,吳詠香、傅佑武、梁秀中、羅芳等人皆曾任教師大美術系。

2、黃君璧(18981991

黃君璧長年從事美術教育,培養台灣中等美術教育師資,造育英才門人子弟無數,影響之深遠,可謂無與倫比。在「渡海三家」中,對台灣國畫藝壇教育影響最大的,首推黃君璧,1949年黃君璧渡海來台後,即擔任師範大學美術系的教授兼主任,主持師大美術系長達二十年,倡導國畫寫生教學,其個人創作理念與風格,深刻影響戰後台灣水墨發展,由於曾是蔣宋美齡夫人的繪畫老師,是第一位封上「國師」稱號的畫家。

黃老師於1898年生于廣東,原名允瑄,號君翁。他所出生的廣州是當時出入中國貿易的主要門戶之一,也是新舊文化交接更替之首衝地區。由於它不像一些文化古都有過重的傳統包袱,因此新學的輸入與影響頻多,黃君璧早年在尚未進入當時新式的廣東公學就讀以前,即受過包括英文、數學等西式的教育。十六歲時跟隨廣州嶺南名家李瑤屏習畫,先學石膏素描、水彩後,再學國畫筆墨,因此可說是學習西式畫法入門,而後更進入新式美術學校,學習西畫達三年之久,對黃君璧在國畫上的創作影響很大。此外,他經常旅遊各地,眼界的開展與實地的觀察寫生也成為他日後畫風形成的重要因素。1971年黃君璧以七十四歲之齡退休,之後二十年仍創作不斷。身體硬朗的大師卻在籌備自己「95回顧展」時(1991),因病去世,享壽九十五歲。

黃君璧一生專注於繪畫創作,強調寫生、要求創新,他的畫風墨色雄渾厚重,用筆剛健老辣,注重光影明暗的表現,以及山石林瀑的質感,給傳統國畫注入了新的表現力。其畫作與表現技法,雖然皆來自於傳統國畫的嚴格冶鍊,然而其中所蘊含的自然觀及人文精紳,則已逐漸脫離傳統中國山水藝術精神之理念。例如他在畫中的取景:近景松石林木,主景瀑布遠山,已是西方風景畫的窗景構圖;在透視上採取的是固定視點,在描寫上則注重物象光影與量感的實體存在。他突破了傳統畫法,獨創的「倒人字形」、「抖動搖擺形」畫瀑新法,逼真地傳達了瀑布飛動的視覺效果,因此談到畫雲和水,黃君璧自創的筆法可說是前無古人的。

任職於師大的時間由1949年至1971年。

 

3、林玉山(1907~2004)

林玉山,民國前五年出生於嘉義美街,本名英貴,號雲樵子、諸羅山人及桃城散人。畫藝之啟蒙,受到幼時家中聘請的民間畫師影響,自小展露出繪畫的天分。林玉山早年的家庭背景及師承,交融了民間畫師與文人畫家的角色。十九歲負笈東瀛,留學東京川端畫學校,開始接受完整的專業美術教育。一年後暑假返台期間,參加第一回台灣美術展覽會即獲入選,並與郭雪湖、陳進同被譽為「台展三少年」,自此崛起畫壇。1935年,二度赴日深造,建立了個人風格,壯年時期已是領導嘉義地區的人物了。

林玉山對於自己的畫歷過程,曾提到兩次變化的過程,均在青壯時代,第一次是川端畫學校回來後,問學於悶紅老人,由寫生派參透文人畫的契機;而京都時期是摹古考古期,摹取的對象是中國宋人的畫作。另一方面,個人的漢學詩文修養,使他往後精神上融入傳統中國繪畫而得心應手。光復初期時,林玉山擔任省立嘉義中學美術教師,1951年轉往師大美術系執教,直到退休,一直都在教育界。「寫生」的觀念,始終是林玉山創作的源頭與鼓吹的信念,不僅實踐於畫中,亦常在其文章中提及。林玉山老師的公子,現任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林柏亭即曾表示,「寫生」的觀念是父親對他最深遠的影響,即使是在師大美術系當父親學生的那段日子,除非是功課規定,父親從不要求他臨摹畫作。林玉山老師不論在藝術成就或風骨上均受眾人景仰,學子遍及各地,影響相當深遠。

4、其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水墨師資

除了上述三位影響較廣的師資之外,以下,並以表格列出歷年來師任職於師大美術系的師資,以窺五十年來水墨教學之全貌

表一:五十年來師大水墨課程授課教師簡表

 

 

教授姓名

任職師大時間

專長

開課科目

溥心畬

1949-1964

詩、書法、山水花鳥

山水花鳥

黃君壁

1949-1971

山水

山水

林玉山

1956-1977

水墨、膠彩

水墨、膠彩

陳慧坤

1947-1977

膠彩

膠彩

宗孝忱

約1964-1970

書法

書法

王壯為

約1964-1980

書法篆刻

書法篆刻

張德文

1951-1989

花鳥山水

花鳥山水

吳詠香

約1964-1970

花鳥

花鳥

陳儁甫

約1964-1970

山水走獸

山水走獸

孫家勤

1992-迄今

人物花鳥

人物花鳥

金勤伯

約1968-1980

山水

山水

王北岳

1974-迄今

書法篆刻

篆刻

梁秀中

1959-1999

人物水墨

人物水墨

傅佑武

1959-1999

書法、

書法、

羅芳

1961-2000

山水畫

傳統山水、山水寫生

黃昌惠

1980-2001

花鳥

花鳥

鄭翼翔

1969-2000

書法、四君子

四君子

鄭善禧

1977-1992

山水人物走獸

山水人物走獸

王友俊

1984-迄今

山水

山水

江明賢

1997-迄今

山水、現代墨彩

山水、現代墨彩

袁金塔

1975-迄今

現代水墨

現代水墨

顧炳星

1976-迄今

山水、現代水墨

山水、現代水墨

郭禎祥

1986-迄今

美術教育、膠彩

膠彩

傅申

1995-迄今

書畫、理論

書畫、理論

黃光男

1990-迄今

書畫、理論

書畫、理論

何懷碩

2003-迄今

山水、理論

山水、理論

周澄

2000-迄今

山水、書法、篆刻

山水、書法、篆刻

杜忠誥

2002-迄今

書法

書法

林昌德

2003-迄今

山水、人物、花鳥

山水、人物、花鳥

楊須美

1978-迄今

花鳥

花鳥

李振明

2001-迄今

現代水墨

現代水墨

 

    從上面表格可以看出,師大美術系水墨師資中,歷年有著眾多影響深遠的創作師資,作育英才無數。以下,將接著從教學法中的臨摹與寫生法來分析水墨課程的影響力。

 

  • 臨摹與寫生的教學法

「臨摹」是學習書畫的一種手段和過程,作為教學方式,它是一種較為傳統的教學法。以往本系水墨課程,教師為求學生對傳統技法有較高的熟悉度,皆會強調臨摹的重要性,以求熟能生巧,例如溥心畬老師一上課就不斷的畫,先示範各種技巧,而後再以畫稿鼓勵學生臨摹;而黃君璧老師早期也主張臨摹學習,後來則主張以寫生方式訓練;林玉山老師則是反對臨摹的例子,他主張師法自然,以寫生學習為主。

一般說來,傳統對「臨摹」的定義較為嚴格,即「臨」是對著他人之作,觀其形勢而照著寫或畫;「摹」是以薄紙(透明紙)覆在他人作品上,隨其細大而搨之。後人對「臨摹」用語,大都含有這兩種意思,並不強調「臨」與「摹」的區別。古時由於保存書畫不易,也沒有照像複製的技術,因此多只以「臨摹」原蹟,作為學習或保存的重要方式。好的「臨摹」作品,在原跡難尋或湮沒的狀況下,也往往能獲得僅次於真蹟一等的重視。

而作為一種教學法,本系以往的水墨課程則多為強調對老師作品中,構圖、技法的熟悉,是屬於一種基礎入門的訓練方式。透過這種方式,學生應當能迅速地對老師畫作的立意、選材、造型、筆墨、構圖等各方面進行研究學習,並不失為一種速成的好辦法,且是銜接傳統與現代、學習與創作的重要手段。然而任何好的手段,倘若學習者本身未能有所體認其階段性的目的,而把臨摹當作為終極的目標,則過猶不及、適得其反,將大大地阻礙其本身的創作生命。

 

也因此,「寫生」作為另一種相對的學習方式,便有其存在的必要性。目前的水墨課程教師,多能以較創新的教學法培訓學生創作能力,且較反對傳統單純僅以臨摹作為教學方法。部分老師則嚐試現代水墨技法教學。

 

現在的水墨課程,已相當強調「寫生」能力的重要性,例如風景的寫生能力、人體的寫生能力、花卉鳥類畜獸的寫生能力等,並且國畫組的學生也接受有廣泛的素描訓練,迥異於傳統的水墨訓練方式。而技法教學的融入與運用,也讓學生的水墨作品,能具有更多的現代水墨半自動性、自動性的肌理效果,兼顧具象與抽象、傳統與現代,讓畫面有更多的可讀性。

 

  • 學術與實務並重

在現今的教學目標上,本系強調學術面的理論學習,以及實務面的創作實踐。 

大學部的教學目標主要有四個大方向,包括有:1、多元化的課程;2、陶冶高尚品德;3、培養藝術創作獨立思考之能力;4、培養美術專業知識與能力。基礎學程在大一、大二時,採不分組,大三、大四則分為三組。畢業學分為128學分。九十四學年度開始,將採招生分組,各組將獨立出題招生。基礎學程主要使學生對藝術學門有通盤了解,包括基礎創作學分、中西美術史、台灣美術史、藝術概論、藝術評論、美學、美術心理學等。九十四學年度開始的分組,包括有水墨畫組、繪畫組、設計組。水墨畫組,由傳統水墨畫出發,必須契合時代動脈,融入現代生活,兼蓄古今,期經過系統化訓練而呈現多樣豐富的樣貌;繪畫組,以廣泛而多元的課程,求個人創意、風格、思維的深度與廣度之呈現;設計組,則須傳統與科技兼備,並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配合國內產業需求培育專業視覺傳達設計之人才。

研究所則區分為美術理論與創作兩大類組,美術理論包括美術教育組、美術行政與管理組、中國美術史組、西洋美術史組等三組;美術創作包括國畫組、西畫組等兩組。其中,國畫組分別設立碩士班和博士班,要求結合傳統與現代之創作精神,賦予中國水墨藝術新的生命,開拓傳統水墨新面貌,通過學位檢定,則授與碩、博士學位。課程多元,包含山水、風景、花鳥、人物、走獸、現代水墨與墨彩等。碩士班、博士班課程綱要可分別參考下列表二、表三。

表二:九十三學年度碩士班國畫組課程綱要

 

師大                 碩士                          國畫 組課程架構

課程

擬開課學年度

授課老師

屬性

課程名稱

科目名

93

94

95

96

 

 

 

 

/

總學分

週時

 

共同領域

各組共同課程 (應修6學分)

研究理論與方法

3

3

3

 

3

 

3

 

3

 

王國川

藝術社會學

3

3

 

3

 

 

 

3

 

 

曾肅良

現代美學新論

碩博

4

2

2

2

2

2

2

2

2

2

劉文潭

藝術批評理論與方法

碩博

3

3

3

 

 

 

3

 

 

 

謝東山

台灣地方美術研究

碩博

3

3

 

3

 

3

 

3

 

3

謝里法

主修領域

專業選修   應修24學分

山水創作專題研究

碩博

4

4

 

 

2

2

 

 

2

2

王友俊

山水創作專題研究--黃山

碩博

4

4

2

2

 

 

2

2

 

 

王友俊

現代墨彩畫研究

碩博

4

4

 

 

2

2

 

 

2

2

江明賢

墨彩畫專題研究

碩博

4

4

2

2

 

 

2

2

 

 

江明賢

水墨寫景與造境研究

碩博

4

4

 

 

2

2

 

 

2

2

何懷碩

水墨創作與風格探索

碩博

4

4

2

2

 

 

2

2

 

 

何懷碩

水墨創作研究

碩博

4

4

2

2

 

 

2

2

 

 

李振明

當代水墨比較

碩博

4

4

 

 

2

2

 

 

2

2

李振明

國畫寫生專題研究

碩博

4

4

 

 

2

2

 

 

2

2

林昌德

現代人物畫研究

碩博

4

4

2

2

 

 

 

 

 

 

林昌德

畜獸畫專題研究(馬、鹿、猴羊、牛……等)

碩博

4

4

 

 

 

 

 

 

 

 

未定

陶藝創作研究

碩博

4

4

 

 

 

 

 

 

 

 

楊須美

陶瓷彩繪創作研究

碩博

4

4

 

 

 

 

 

 

 

 

楊須美

工筆花鳥畫研究

碩博

4

4

 

 

 

 

 

 

 

 

楊須美

寫意花鳥畫研究

碩博

4

4

 

 

 

 

 

 

 

 

楊須美

中國繪畫賞析

碩博

2

2

 

 

 

 

1

1

 

 

孫家勤

中國傳統繪畫賞析

碩博

2

2

1

1

 

 

 

 

 

 

孫家勤

工筆人物畫研究

碩博

4

4

 

 

2

2

 

 

2

2

未定

現代水墨畫研究

碩博

4

4

 

 

2

2

 

 

2

2

袁金塔

現代水墨畫與多媒材創作

碩博

4

4

2

2

 

 

2

2

 

 

袁金塔

潑墨人物畫研究

碩博

2

4

2

 

2

 

2

 

2

 

梁秀中

鄉土人物畫研究

碩博

2

4

 

2

 

2

 

2

 

2

梁秀中

漢隸創作研究

碩博

2

4

 

 

 

 

 

 

 

 

未定

篆書創作研究

碩博

2

4

 

 

 

 

 

 

 

 

未定

正書創作研究

碩博

4

4

2

2

 

 

2

2

 

 

傅佑武

膠彩畫專題研究

碩博

4

4

 

 

 

 

 

 

 

 

未定

膠彩畫創作研究

碩博

4

4

 

 

 

 

 

 

 

 

未定

金石學

碩博

4

2

 

 

2

2

 

 

 

 

王北岳

璽印學

碩博

4

2

2

2

 

 

2

2

 

 

王北岳

篆刻創作研究

碩博

4

2

 

 

 

 

 

 

 

 

未定

行草創作研究

碩博

2

4

 

 

 

 

 

 

 

 

未定

書法藝術學

碩博

4

 

2

2

 

 

2

2

 

 

杜忠誥

跨組選修

應修6學分

其他理論組課程

 

表註1:科目備註開課學年未定者, 係指開課學年週期尚未經教師確認。

 

表三:九十三學年度博士班國畫組課程綱要

 

美術研究所                博士                          水墨(國畫) 創作理論  組課程架構

課程

 

 

 

擬開課學年度

授課老師

屬性

課程名稱

科目名稱

 

 

 

93

94

95

96

 

 

 

 

/

總學分

週時

 

共同領域

各組共同課程 (應修6學分) 1

現代美學新論

碩博

4

2

2

2

2

2

2

2

2

2

劉文潭

藝術批評理論與方法

碩博

3

3

3

 

 

 

3

 

 

 

謝東山

台灣地方美術研究

碩博

3

3

 

3

 

 

 

3

 

 

謝里法

台灣美術專題研究

3

3

3

 

 

 

3

 

 

 

謝里法

美術史論著研究及批評(1)

3

3

 

 

3

 

 

 

3

 

曾曬淑

藝術教育研究方法與方法論

4

2

 

 

2

2

 

 

2

2

陳瓊花

主修領域

專業核心                            (應修12學分)

水墨畫創作專題研究(1)

4

2

 

 

2

2

 

 

 

 

指導教授

水墨畫創作專題研究(2)

4

2

 

 

 

 

2

2

 

 

指導教授

水墨畫創作獨立研究

4

2

 

 

 

 

 

 

2

2

指導教授

專業選修                                        (應修12學分)

山水創作專題研究

碩博

4

4

 

 

2

2

 

 

2

2

王友俊

山水創作專題研究--黃山

碩博

4

4

2

2

 

 

2

2

 

 

王友俊

現代墨彩畫研究

碩博

4

4

 

 

2

2

 

 

2

2

江明賢

墨彩畫專題研究

碩博

4

4

2

2

 

 

2

2

 

 

江明賢

水墨寫景與造境研究

碩博

4

4

 

 

2

2

 

 

2

2

何懷碩

水墨創作與風格探索

碩博

4

4

2

2

 

 

2

2

 

 

何懷碩

水墨創作研究 

碩博

4

4

2

2

 

 

2

2

 

 

李振明

當代水墨比較

碩博

4

4

 

 

2

2

 

 

2

2

李振明

國畫寫生專題研究

碩博

4

4

 

 

2

2

 

 

2

2

林昌德

現代人物畫研究

碩博

4

4

2

2

 

 

2

2

 

 

林昌德

畜獸畫專題研究(馬、鹿、猴羊、牛……等)

碩博

4

4

 

 

 

 

 

 

 

 

未定

工筆花鳥畫研究

碩博

4

4

 

 

 

 

 

 

 

 

楊須美

寫意花鳥畫研究

碩博

4

4

 

 

 

 

 

 

 

 

楊須美

中國繪畫賞析

碩博

2

4

 

 

1

1

 

 

1

1

孫家勤

中國傳統繪畫賞析

碩博

2

4

1

1

 

 

1

1

 

 

孫家勤

工筆人物畫研究

碩博

4

4

 

 

2

2

 

 

2

2

未定

現代水墨畫研究

碩博

4

4

 

 

2

2

 

 

2

2

袁金塔

現代水墨畫與多媒材創作

碩博

4

4

2

2

 

 

2

2

 

 

袁金塔

潑墨人物畫研究

碩博

2

4

2

 

2

 

2

 

2

 

梁秀中

鄉土人物畫研究

碩博

2

4

 

2

 

2

 

2

 

2

梁秀中

漢隸創作研究

碩博

2

4

 

 

 

 

 

 

 

 

未定

篆書創作研究

碩博

2

4

 

 

 

 

 

 

 

 

未定

正書創作研究

碩博

4

4

2

2

 

 

2

2

 

 

傅佑武

膠彩畫專題研究

碩博

4

4

 

 

2

2

 

 

 

 

未定

膠彩畫創作研究

碩博

4

4

 

 

 

 

 

 

2

2

未定

璽印學

碩博

4

2

2

2

 

 

2

2

 

 

王北岳

金石學

碩博

4

2

 

 

2

2

 

 

2

2

王北岳

篆刻創作研究

碩博

4

2

 

 

 

 

 

 

 

 

未定

行草創作研究

碩博

2

2

 

 

 

 

 

 

 

 

未定

書法藝術學

碩博

4

2

2

2

 

 

2

2

 

 

杜忠誥

跨組選修

 

應修6學分

 

 

 

中國畫論專著研究

碩博

3

3

 

3

 

 

 

3

 

 

佘城

中國繪畫中的圖像與文本

碩博

3

3

 

 

 

 

 

 

 

 

林麗江

東方美術史專題研究

碩博

3

3

 

 

 

 

 

 

 

 

曾肅良

中國畫之鑑定研究

碩博

3

3

 

 

 

 

 

 

 

 

傅申

中國繪畫史專題研究

碩博

3

3

 

3

 

 

 

 

 

 

林麗江

其他理論組課程

 

表註1:選共同領域課程科目時,應經指導教授核可科目,否則不計入畢業應修基本學分數。

表註2:此為博士生第1年必修之指導教授課程, 由水墨畫各專任教師分組開設, 專任教師組別代號為-- A-江明賢 B-王友俊 C-楊須美 D-李振明 E何懷碩 F-林昌德。

表註3:此為博士生第2年必修之指導教授課程, 由水墨畫各專任教師分組開設, 專任教師組別代號為-- A-江明賢 B-王友俊 C-楊須美 D-李振明 E何懷碩 F-林昌德。

表註4:此為博士生第3年必修之指導教授課程, 由水墨畫各專任教師分組開設, 專任教師組別代號為-- A-江明賢 B-王友俊 C-楊須美 D-李振明 E何懷碩 F-林昌德。

表註5:博士班研究生修業時, 請詳知 "美術學系博士班應修學分暨博士學位考試辦法"相關規定。

表註6:科目備註開課學年未定者, 係指開課學年週期尚未經教師確認。

另外,美術研究所尚設有碩士在職進修專班,招收一般社會在職人士,目前計有國畫、西畫、藝術指導、美術理論(九十四年度分美術史組和藝術評論組)、美術教育、藝術行政與管理等七班。利用隔週週末日上課,修業二至四年,修完至少32學分並通過畢業論文,即可取得碩士學位。

 

目前教學鼓勵西畫組同學盡量修習水墨畫課,而水墨畫組同學也必須修習西畫技法與創作課程;同時,理論組同學也必須選修創作課程,而創作組同學也必須選修理論課程。如此一來,才能進行科際整合,統整所學,結合東西方的技巧與長處,理論與實務並重,以便能有更好的創新、更完整的學習。如上述表二、表三所示,碩士班、博士班水墨畫組的學生,便必須修習最少六學分理論組的課程。此外,本系美術創作理論博士班異於他校者,尚有必須在畢業之前通過全民英檢中高級程度,以提高學生學術能力,和國際接軌,以期望擁有更廣闊的治學能力。

 

  • 水墨畫課程的重要影響

1、兼容並蓄各類風格

本系自創設以來,即具有眾多具代表性的水墨畫家,擔任水墨課程的授課任務。各類風格的水墨教師,提供所學專長與風格特色,給予學生汲取學習的對象。近年來,更廣泛開設多元化的課程,傳統的工筆畫法、寫意畫法等畫法,以及現代的潑墨、拼貼、拓印等技法,讓學生有更多元的選擇和陶冶,為將來的創作生命提供更豐富的養分。

2、繼承傳統與突破傳統

水墨課程的教學方式融合了傳統的臨摹與寫生兩種方式,而後更強調學生對西畫基礎素描的寫實能力,除了在課程中安排必修、選修課程讓學生廣泛接觸西畫的風格特色和技法,學生也多能自覺而主動接觸當代各類水墨風格。由於本系各組之間的選課非常方便,跨組選修的情形頻繁,學生在有形無形之間受到當代各類藝術創作的激盪與啟發的機會增加,且許多水墨教師也有國外留學的經驗,更提供學生許多不同於傳統教學的知識,對水墨畫課程的創新有所裨益。

3、理論與創作能力的培養

大學部的必修課程安排有藝術概論、美術心理學、色彩學、美學等理論課程,碩士班、博士班的共同必修也安排有研究理論與方法、藝術社會學、現代美學新論、藝術批評理論與方法、台灣地方美術研究等理論課程,學生除了專業理論的創作訓練之外,也能廣泛接觸各類理論課程,陶冶更開闊的視野和胸襟。創作人才的培養,必須手腦並用,具備美術史的宏觀角度、美學的思想基礎、美術心理學的科學知識、藝術批評的批判精神等更完整的美術學習。

4、國、高中水墨課程教師的豐富來源

本系作為國民中學、高級中學等各級中等學校師資培養的重要園地,對於國、高中水墨課程必然也產生了可觀的影響。而美術研究所所提供的碩士在職進修專班,尚且招收一般社會在職人士,除了提供現任職各級中等學校的教師進修的機會,並提供一般社會人士、專業畫家進修的機會。來自師大的水墨教師,遍佈各級中等學校與各個藝術領域,師大今日所提供給他們的課程和訓練,將成為他們明日提供給各類學子的養分,其影響力無遠弗屆。

四、結語

本論文由國立台灣師大美術系的創系談起,從早年偏重臨摹教學方式,到後來強調師法自然的寫生教學,以及近年的水墨技巧及當代水墨畫研究。並由歷年來師大美術系水墨課程發展,與師資及教學方式來探討對台灣水墨繪畫界的影響。

因著時代變遷,師大美術系水墨畫教學,由傳統出發,不但繼承了傳統,且鼓勵由傳統中發揚創新。眾多教授的專長與風格提供學生多元的學習環境,無論大學部或研究所,都著重理論與創作的雙重能力培養,並作階段性的調整,從大學部的著重基礎訓練、碩士班的鼓勵創新、到博士班著重於創作與理論的研究,期望每個階段的學生都能有最完整的學習成果,開拓未來更廣闊的創作面向。

作為目前全國最完備的高等美術學府,本系培育了可觀的水墨課程師資,也以此勉勵歷來的學子,能對美術有更全面性的學習和開闊的胸襟。回顧這半個世紀以來師大美術系所經歷的改變與成長,我們期許未來能有更多具潛力的人才投入這個園地,也期許這個園地能培養出更多優秀的畢業生。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師大以培養師資為己任,任重而道遠,願師大能與時俱進,和時代一起成長、一起努力。

五、參考資料

()專書類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主辦,新世紀藝術教育理論與實務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2002

2、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暨美研所;觀想藝術有限公司主辦,水墨新紀元:當代水墨畫兩岸交流展畫冊專輯。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2002

3、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編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慶祝三十週年校慶:美術學系專輯。台北市:臺灣師大美術系,1976

()網站類

1、師大美術系網站http://140.122.88.193/

2、大學校院課程上網http://ucourse.tvc.ntnu.edu.tw

 

〈原載2006.5藝術論壇 國立台灣師大美術系所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