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水墨畫的發展動向
江明賢
一﹑東方繪畫的主流
近代日本水墨畫大師富岡鐵齋曾經指出:由於古來日本畫深受中國唐宋寫實畫風及六法之「應物寫形」論的影響,畫家專注於形體的肖似與色彩的變化為能事,而忽略了繪畫的神韻與生動,藝術的奧妙處,往往無法表達出來。宋以後水墨畫興起,很快地就擺脫了「應物寫形」的僵硬束縛。然而後來又漸漸地發展成一種不拘形式,瀟洒淡泊的寫意畫。此風波及日本畫壇,使得這種逸筆草草過份速成的遣興之作,影響所及,把繪畫之嚴肅性與本質消失殆盡。明治年間,圓山應舉重整畫風,大力提倡寫生,使得水墨畫又恢復原來的本色,也奠定了應舉在藝壇承先啟後的地位。鐵齋的說法,使我們能大略的知道日本近代水墨畫壇的趨勢,也讓我們知道如何運用正確的角度與觀點來批判並展望日本近代的水墨畫壇。
在西洋繪畫裏幾乎看不見水墨畫的發展,它可以說是東方藝術的寵兒,也可說是東方繪畫的主流,其成就是無與倫比的。水墨畫在磅礡淋漓的氣韻中幾乎突破了西洋繪畫的基本要素,特別是線條、調子與色彩。那種空靈與超然的意境,遠非一般僅將自然的再現,或者僵硬的變形與簡略法則之繪畫所可比及。水墨畫是「心物合一」的,甚至可以說已超越此一層次而臻於自然及象徵精神之境界。這種形而上的美學觀,可以說是東方與西方繪畫之最大分野,也是確立近代日本水墨畫壇的興衰與演變。
二﹑日本水墨畫步向現代途徑
影響日本水墨畫步向現代途徑的是由岡倉天心所領導的日本美術院。由該院孕育出來的著名畫家計有橫山大觀、下村觀光、菱田春草等;以及受明治初期由美赴日的藝評家費娜洛莎(Fenallosa)理論所影響的野芳崖、橋本雅邦兩人。
費氏主張以承襲中國吳道子一派為主的野派為根基,並溶入西洋繪畫的技巧與形式,這種「寫實的傾向」與前述應舉之後所追求「客觀的寫生」有不謀而合之處。
以芳崖贈予伊藤博文的名作「大鷲」為例,這幅畫是以野派特有的蒼勁而有力的線條為架構,結實的構成以及明暗的漸層立體變化,可說是前所未見的寫實表現手法,而不是當時流行的寫意主觀表現法。
費娜洛莎一方面強調野派的傳統感性特色,另一方面也高倡客觀主義的理性作風。雅邦承繼此一理論,甚至給後來的代表人物橫山大觀和菱田春草所創的「朦朧體表現法」相當大的啟示。
所謂「朦朧體表現法」,即是放棄傳統水墨畫的一大特徵—描線,而只採用明暗的微妙變化來強調空氣與光線的一種新嘗試。雖然這種表現法是以崇尚「線條」的野派為出發,但與芳崖、雅邦等人用「線條」配合明暗變化的客觀寫實法有所不同。日本美術院尊循此法發展下去,終於成為近代畫壇的主流。
總之,近代水墨畫自明治時期的客觀主義或自然主義中發展,甚至超乎其上而臻另一境界。由於超越的方式不同,或走出傳統,或西學為用,百花齊放,風格不一,各具所長。為整理與方便,本文特將近代日本水墨畫壇概略的區分為四:
三﹑美術院畫家三流派
日本美術院畫家大致可分三個流派。
第一群畫家是以出身早期美術院院展的野派為根基而發展出的新流派。如初期的芳崖和雅邦以及後來的西鄉孤月都受到野派的影響。但到了明治時期春草和大觀的「朦朧體表現法」後,其特殊的空氣和光線的水墨技法,都較過去那種嚴肅的表現高明而且充實了許多,令人耳目為之一新。可說是具有現代表現法的傑出水墨畫家。還有下村觀山除了熱衷於春草、大觀的畫風以外,一方面也探討各種古典技法,綜合佛畫和大和畫風,亦能超越野派的風格與範疇而另立門戶。
院展系中第二個流派是以「紅兒會」為主的畫家。這一派成為大正以後再興院展的主流。「紅兒會」的創始者是今村紫紅和安田韌彥。他們分別師承土佐派畫家松本楓湖和小堀柄音。此派融合大和繪、琳派,甚至也吸收了鐵齋那種奔放的南畫風格。如果說第一流派具有像野系的嚴肅﹑冷漠與拘謹,那麼,第二流派則較柔和、優美與高雅。前田青的輕快筆調,重寫生技巧,構圖嚴謹的小林古徑,以及每以新作風出現的速水御舟、小茂田青樹、奧村土牛等人都是此一時期的代表畫家。
美術院之第三流派是指以小川芋錢、富田溪仙等畫家所倡導的「新南畫」。前者融有西洋畫的內容與形式,而後者則源出四條派,清新的詩情意境是其特色,如後來的近藤浩一路也是此派的代表人物。
四﹑東京派的創作風格
為了方便起見,在這裡把東京的畫家群另外歸於一個系統,並非意指一個團體或是一個流派。他們是以官方主辦的「文展」和「帝展」活躍的畫家為主。還有與這兩個展覽毫無關連的「青龍社」會員也包括在內。一般說來,他們大都是反院展的畫家。
東京派依創作風格又可區分為三:
最初受院展培育的川端龍子,但後來受西洋畫寫實的影響而創作出氣勢雄偉的新浪漫風格,不久即樹立他在畫壇的獨立地位。其門下橫山操,在現代水墨畫方面也有卓越的表現與貢獻。此外,以「原子彈爆炸圖」屏風作品而聞名於世的丸木位里也是後起之秀,青出於藍。
五﹑日本水墨畫壇傾向
由日本美術院和東京派畫家的創作趨向看,約略可以看出近代日本水墨畫壇的傾向與特色,他們是偏向客觀,自然與寫實,甚而超乎寫實與寫意之間的主觀創作。而另外一群—京都派的畫家作風則又迴異其趣。其中最大的不同是東京派深受西洋畫法的影響,是急進的、突變式的。這種由寫意到寫實的演變,京都派早在天明期的圓山應舉時就著手嘗試了,是漸進的,緩慢的。
明治初期的岸竹堂以及後期的竹內栖鳳就是此派的代表性畫家,他們流暢,清新且具濃厚而客觀的自然主義表現法在作品中流露無疑。
栖鳳出身四條派而能入於傳統,走出傳統。他從古典的日本畫和具有宋人筆法的雪舟作品去探討,明治三十年代更遊學歐洲,深受法國畫家克洛(Corot)及英國畫家特納(Turner)的影響,一生致力於融合東西繪畫的技巧與形式而創出獨特的畫風。這種表現遠較明治初期日本美術院橫山大觀之朦朧體表現法更趨於紮實而完美。
富岡鐵齋正好與竹內栖鳳相反。鐵齋始終保留明治以前的傳統,而又致力於新時代風格的創作,他一方面強調寫意,一方面又試圖恢復寫實作風,希望能承先啟後把傳統與現代結合在一起。鐵齋的出現,正暴露出明治初期日本畫壇空虛的一面。是故鐵齋獨特的性格不但影響了近代日本畫家,同時也深深的鎮憾了西洋的畫家。明治後期的日本畫壇幾乎是竹內栖鳳、山元春舉、菊池芳文、都路華香等所謂的京都派畫家的天下。
此外如菊池契月、西村五雲、川村曼舟、橋本關雪等官展系畫家以及大正以後,致力於創新的如村上華岳、神原紫峰、入江波光等,都是自鐵齋以來在畫壇上呼風喚雨的人物。
以上是近代日本畫壇活躍的三大系列水墨畫家之概況。除此之外,也有一批默默的耕耘,不計名利,獨來獨往,不參予任何繪畫團體與展覽會的畫家。
這個第四畫家群分兩類,一類是純粹的水墨畫家,如小川千甕、永越松南、野澤如洋、泥谷文景、楠瓊州等人為代表。第二類是西畫的水墨畫家,以深厚的西畫為基礎而從事傳統水墨畫的創作。近代西方的野獸主義與東方的文人寫意作風有不謀而合之處。尤以大正以後,從事西畫的畫家很多都在嘗試水墨的技法與表現,其先驅是小杉放庵。他突破式的特別風格,建立了他在畫壇的地位。其他如森田恆友、中川一致以及須田國太郎等,都運用了他們在西畫上的功力與感受,強勁的筆法與獨特的構圖及表現,使他們留下不少傑出的作品,在水墨畫壇上又大放異彩。
(1980/3原載“藝術家”雜誌)